大会报告人
00
days
00
hours
00
minutes
00
seconds
00
days
00
hours
00
minutes
00
seconds

大会报告人

钱七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八一勋章获得者

钱七虎,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少将军衔,中央军事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防护工程与地下工程理论与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建了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研究群体,荣获“八一勋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等表彰。

 

报告题目:《土木学科的伟大、飞跃与转型》

 

凌 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山东省科协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工程与环境委员会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

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讲席教授,山东省科协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工程与环境委员会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运用系统科学理论解决大型工程管理难题,是中国第一代系统工程博士、博士后,提出了“三维统筹,双轮驱动,协同优化”的煤基能源工程协同管理思想。他长期主持国家级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项。主持完成了氢能源领域的多项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并组织多项氢能项目落地,引领行业发展。此外,获省部级、行业级奖项10余项,国内外专利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

 

报告题目:《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创新实践》

 

康红普

(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技委主任

康红普,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采矿工程专家、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技委主任。长期从事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主攻煤矿巷道支护;创新提出巷道围岩预应力支护理论,开发出基于地质力学测试、集锚杆支护、注浆改性及卸压为一体的巷道围岩控制成套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于我国主要采煤矿区,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提升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水平做出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报告题目:TBD

张 丹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讲席教授

张丹,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加拿大机械工程学会会士,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和工程基金会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国际电工电子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香港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讲席教授。
张丹院士在新一代机器人系统设计和创新机构的构型综合等方面作出了极具影响力的科学贡献,他提出的全局刚度综合模型,是学术界公认的杰出成就,其成果完美解决了动态高性能工业机器人系统中一些最具挑战性的难题,被应用于加工中心、医疗设备、微机电系统等多个场景。他曾两度被授予“加拿大先进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研究主席”荣誉,获得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奖,多次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世界排名前2%顶尖科学家排行榜榜单,并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多项称号。

 

报告题目:《基于广义并联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自适应起落架与空中操纵技术的研发》

 

Noritatsu Tsubaki

(日本工程院院士

Noritatsu Tsubaki, 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国立富山大学工学部催化能源化工讲座教授,低碳物质变换中心主任。2006 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赏(JSPS Prize),2017 年获日本能源学会学会赏(终身成就奖),2017 年当选日本学术会议会员,2019 年获日本触媒学会学会赏(终身成就奖),2021 年当选日本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特聘专家(短期首批,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授权日本及各国发明专利 120 多项。椿教授尤其致力于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建立了实验工厂 6 座。

 

报告题目:《低碳时代的新二氧化碳转化技术》​

 

Abdulmotaleb El Saddik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IEEE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学会院士,渥太华大学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杰出教授和研究主席

Abdulmotaleb El Saddik,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IEEE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学会院士,渥太华大学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杰出教授和研究主席,在智能多媒体计算、通信和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重点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社交网络、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触觉技术和5G建立数字孪生,以安全的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使人们能够实时与彼此交互,同时与他们的智能数字表征进行交互。他是ACM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ACM TOMM)的主编(自2022年2月),IEEE Multimedia (IEEE MM)的高级副主编,以及多个汇刊和期刊的客座编辑。他共同撰写了10本书籍和600多篇论文,获得的研究拨款和合同总额超过2000万美元,是《触觉技术:将触觉引入多媒体》一书的作者。
EL Saddik院士是ACM杰出科学家,并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的弗里德里希·威廉·贝塞尔奖、IEEE仪器和测量学会技术成就奖、IEEE加拿大C.C.高特利布(计算机)奖章、A.G.L.麦克诺顿金奖章以及2021年IEEE TCSC杰出成就奖等诸多奖项,以表彰他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

 

报告题目:《元宇宙作为一个可持续的数字孪生宇宙》

 

Derek Elsworth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Derek Elsworth,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能源与矿产工程和地球科学G. Albert Shoemaker的讲座教授。他是地质力学、地质流体和地质灾害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其研究领域包括计算力学、岩石力学、断裂岩石力学及其传输特性,以及地热能源、放射性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深层地质封存、非常规碳氢化合物(包括煤-气、致密气-页岩和水合物)的应用,及火山的不稳定性和喷发动力学。

 

报告题目:《地震活动性-渗透性标度前景——追求能量转换的关键需求》

 

Dushan Boroyevich

(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电力电子学会前主席、IEEE终身会士(Life Fellow)、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杰出教授、负责能源领域的副主席/副校长, 电力电子中心CPES常务主任

Dushan Boroyevich,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电力电子学会前主席、IEEE终身会士(Life Fellow), 研究领域包括电子配电系统、多相功率转换、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和控制以及功率转换器的集成设计等。他于1976年获得贝尔格莱德大学学士学位。1982年,他在诺维萨德大学(当时的南斯拉夫)获得了硕士学位。1986年获得了美国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86年至1990年,担任诺维萨德大学助理教授兼电力与工业电子研究项目主任,随后,他加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在布拉德利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任教,现任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杰出教授和能源系统研究与创新副主席/副校长,电力电子中心CPES常务主任。Boroyevich院士在中国和台湾获得了4项荣誉教授称号,并获得了众多其他奖项,包括IEEE William E. Newell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奖和欧洲电力电子协会奖杰出成就奖。

 

报告题目:《充足可持续能源愿景下的全球电力传输带》

 

Bernhard Müller

(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Bernhard Müller,德国科学与工程院(acatech)院士,同时也是莱比锡萨克森科学与人文学院(SAW)、莱布尼茨学会空间发展学院(ARL)和塞尔维亚工程科学院的成员。
穆勒教授是一名城市和区域规划师。他在德国美因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德国汉诺威大学获空间规划方向博士学位。此外,他还荣获布拉迪斯拉发的斯洛伐克技术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他曾于1997年至2019年6月间担任莱布尼茨生态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院(IOER)院长;于1993年至2019年担任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U Dresden)空间发展规划系主任。Müller教授自2019年7月受聘为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环境科学学院的高级教授。自2023年9月受聘为中国矿业大学(CUMT)卓越教授。
穆勒教授作为“城市空间战略:土地市场和隔离”政策小组的成员,参与了联合国的《新城市议程》的制定。

 

报告题目:《国际视野下的低碳转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杨 敏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ES&T Water副主编。专注水中特征污染物的识别、生物过程及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在饮用水嗅味的识别与调控技术以及油田、抗生素等行业废水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400余篇,连续9年列入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成果应用于37项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主持或参加6项国家、行业标准指南编制,在松花江硝基苯污染、太湖蓝藻水华事件、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等历次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作用,支撑外交部解决驻艰苦地区使领馆饮用水安全问题,支撑商务部建设“中斯水中心”、生态环境部筹建“中-柬环境合作中心”。分别于2007年和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021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报告题目:《后COD时代环境工程学科的使命》

 

肖睿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肖睿,东南大学首席教授,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化工学报》,《太阳能学报》等刊物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燃料热解气化及产物高值化。以第1获奖人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和中国青年科技奖,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4项。在包括Science在内的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130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90余件。

 

报告题目:《生物质热化学高值化》

 

Axel Preusse

(Full Professor  of the Faculty for Georesources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of RWTH Aachen University, Germany)

Axel Preusse,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地球资源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全职教授。
Preusse教授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领导力在多个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关键职务。他曾于2010年至2013年担任国际矿山测量学会(ISM)主席,并自2017年起继续担任副主席,持续推动矿山测量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此外,他还曾于2021年至2023年间担任德国矿山测量学会(DMV)主席,彰显其国内外的广泛影响力。因其杰出贡献,他还于2023年荣获了国际矿山测量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在教学与研究领域,Preusse教授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矿山测量方法与矿产资源管理、地面沉降预测与控制、矿山沉降工程等前沿课题。他的研究成果丰硕,包括250多篇出版物、邀请论文和教科书,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报告题目:TBD

 

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

胡振琪,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土地复垦家联合会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代表)。
长期从事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一等奖9项、授权国家专利50余件,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175篇、专著9部。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William T. Plass终身成就奖等。

 

报告题目:《中国矿山土地复垦进展与展望》

 

联系我们

投稿事宜:张老师
电话:0516-83995113
会务事宜:张老师
电话:0516-83590258
酒店事宜:张老师
电话:15852197548
会展合作:李老师
电话:0516-83590246
登录 注册缴费 提交摘要 酒店预订